有间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电影 连续剧
查看: 2657|回复: 0

[转]解析日剧难引进之谜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6-8-20 10:22:0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上世纪80年代初,日本电视剧《阿信》、《血疑》曾留给中国观众许多难以磨灭的记忆。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,富士电视台制作的《东京爱情故事》则在亚洲掀起了一股“纯爱日剧风”。但近10年来,中国观众似乎已经淡忘了当年追看日剧的日子。是否还会有像《东京爱情故事》、《白色巨塔》一样优秀的作品能够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?记者此次赴日本富士电视台的采访也许能解答这种种疑问。

  采访对象

  富士编排制作部副部长和田行

  富士国际战略部部长田信揆

  富士国际部中野惠太

  没把卖剧看做生意

  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段也就是1995年左右,富士才开始把卖节目当做生意。《东京爱情故事》在1991年播出后,被凤凰卫视买到播出权在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播出,当时并没有想到把剧集出口到外国,《东京爱情故事》卖出后,就没有再卖其他剧集了,因为其他的节目也没人要,但1995年以后,中国台湾地区开放了电视台,大概有100多个频道,于是就开始有电视频道洽谈购买日本节目的事宜。那时富士制作的电视剧以青春偶像剧最多,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,卖节目开始多了起来。

  篇幅所限不易播放

  现在的日剧大多是10集或者11集,每周一集,一套剧播放三个月左右。其实20年前,日剧也是二三十集的篇幅,只是后来观众慢慢习惯了每周看一集的节奏。实际上,10集左右的长度对于一部制作费高昂的日剧而言,最主要是可以避免一旦剧集不受欢迎,损失能够降到最低,因此这种方式在日本比较理想,而对于海外尤其是中国市场,这种长度显然是不合适的,比如《白色巨塔》,21集的篇幅在日本要播出半年时间,在中国可能不到半个月就播完了。

  海外收益比例很小

  因为日本国内市场非常大,所以在剧集制作的时候,通常是不会考虑到海外市场的。拿富士来说,我们的收入每年有85%来自国内广告,其他收益占到15%,例如卖DVD、跟节目相关的产品,这其中海外份额还不到1%.作为一家民营电视台,我们的主要收益都来源于广告,所以如果剧集收视不好,来自广告方面的压力就会很大,但广告商不会左右节目的内容,他们更多只是表达不满而已。

  制作费用居高不下

  一部日剧每集的制作费都很高,因为日本观众已经形成这样的习惯,就是看高质量精细的作品。假如为了拉大片长,让单集制作费降低,观众肯定不同意,所以不能把制作费降下去。为了博得观众的喜爱,只能把剧集打造得更细腻。去年不是有一部富士剧集《电车男》获得了很好的收视吗,之后拍摄了《电车男》的35岁制作人就申请了一笔很高的制作费开拍这一季的《西游记》,因为这是他从小的梦想。

  另外,跟亚洲其他国家最大不同的是,我们的制作费中,给演员的费用是亚洲最低的,我听说中国电视剧可能有60%的钱是给演员的,而在日本只有28%是付给演员的,对演员而言,拍电视剧更多是为了宣传而不是赚钱。

  相比韩剧价格较贵

  这些年日剧在题材上的改变其实很大,一是因为从前的类型观众已经看腻了,二是因为日本国内的竞争真的很厉害。很多人觉得韩流对日本的冲击很大,其实在日本市场韩剧的份额很小,从这个层面上讲,我们没什么压力。只是在海外我们相比上世纪90年代有了困难,不光是韩国,中国两岸三地的剧集质量整体都在提高。而就引进剧而言,我们的价格和韩剧比起来确实要贵一点。

  版权处理异常复杂

  韩国对版权的管理比较松,而日本就管得非常严。在卖一个节目之前,所有版权都要处理,程序非常复杂,比如要跟演员协会打招呼,这个剧是在什么时候播、播多少次,有很多限定,通常是两年内只能播三次。韩剧就不是这样,他们可以把版权卖断,对方购买后播多少次都可以,甚至有卖出的权利。《白色巨塔》这个剧卖给中国台湾的时候是很贵的,但卖给CCTV就比较不算做生意,主要是有文化交流的意思。因为我们很推崇《白色巨塔》,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。我们和CCTV的交流很多,比如富士卫星频道也播出了中视传媒的《好想好想谈恋爱》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有间论坛

GMT+8, 2024-11-27 10:34 , Processed in 0.078373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